找到相关内容229篇,用时4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摩诃止观》的实践方法探究

    流转无已。令于贪欲修习止观。极不得止故作此说。   若有众生不宜于恶修止观者。说诸善名之为道。二说汝今云何呵善就恶。若其然者汝则胜佛。公于前灼然违反。复次时节难起。王事所拘不得修善。令于恶中而...,以众生身化身示现,因此有显现杂染相的本性能力,此亦非在行恶,更非性恶,只是有能力现杂染相而导化恶境中之众生。可谓不断救渡众生之愿力,却不可谓不断性恶。即清静法身体,可有报化多身以行...

    杜保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1854797.html
  • 天台的性思想及其修证意义

    饿鬼、畜生、阿修罗、人、天、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。所谓六凡四圣的十法界。十法界的各界,各各相互具有其他的九界,内自己,所以十界在当下各各是圆融平等的。若从其依据上考察,可以说是所据《大品般若经》的“...性学说在天台宗的重要。下面说说其特色。  (二)性的特色  1、“性恶”说  从历史上看,隋唐以后的中国佛教,有些宗派以“圆融”“顿悟”为极致。因此,主张“烦恼即菩提,生死即涅槃”。众生与,本...

    中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4060566.html
  • 王恩洋: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释论(2)

    来得阿耨多罗三藐  三菩提,须菩提,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  菩提。  决择深义共十六段。(一)实无有法能得菩提  为证实无有法发菩提心,故此言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上经说言:“如来得...  菩提,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  可得。  (四)五眼了心非心 云五眼者:肉眼,天眼,慧眼,法眼,佛眼。肉眼者,异熟色根,大种所造,清净色为性。此但发识,为眼识根,通五趣有,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74665412.html
  • 《释量论》简介

    也就是说,量是标准,此处是具有量者,所以称为量。(此中之量(“世尊是量”)有二解释,一是量是三殊胜的断德与证德(究竟断德与究竟证德,“因断三德,是为善逝性”,因为具备这些,所以是量。二是是量。...欺智”至“当来依鹫鸟”是基础。此段说了量的定义、是量等,这是为了要说出有情众生所希求的量,是由圆满的因产生,不是由不顺因、常因而生。而“量谓无欺智”至“世尊是量”是直接说出;“为遮无生者”至“则非...

    见悲青增格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5267593.html
  • 陈泉州:信、解、愿(1)

    对于“”这个概念,我们首先要了解具备的特质,其次要  了解我们所值遇的释迦牟尼佛的功德是什么。总的来说,是  “三个足”:智慧足,慈悲足,本事足。  1.智慧足  的智慧不同于人类的...的人;神仙看呢,人是由肉体和灵魂组成的;用佛眼看,人是因缘合成,都足圆满的佛性。同一事物,观察的深度不同。看到的是如其本来面目的法性实相,极尽透彻而不可思议的境地,只能以“如”字来代表,所以称“如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0669442.html
  • 荆溪湛然理思想之探讨

    识通如来藏,随缘成立,生灭不生灭。四、顿教中总不说法相,唯辩真性,亦无八识差别之相,一切所有唯是妄想,一切法宝唯是绝言,呵教劝离,毁相泯心,生心即妄,不生即,亦无无不,无生无不生,如净名(...教分判中,其中的顿教,依澄观的解释是指禅宗而言⑿(如澄观《华严经疏》云:「四顿教者,但一念不生,即名为。不依地位渐次而说,故立为顿,……不同前(始、终教)渐次位修行,不同于后(圆教)圆融德,故立名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081704.html
  • 《妙法莲华经·常不轻菩萨品》浅释[宣化上人讲述]

    说,能得到眼耳鼻舌身意清净的功德。大势至菩萨!在过去很久以前,经过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阿僧祇劫,有一位,名叫威音王如来。因为这位大威德,甚至其音声也能令三千大千世界震动,大众畏爱兼抱,恭敬聆听这位说的法。足如来、应供、正遍知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、世尊,这是每位的十号。如来:乘如实之道,来成正觉。应供:应该受人天的供养。正遍知:不但正知,而且遍知,无所不知...

    宣化上人讲述

    常不轻|我慢|傲慢|诽谤|尊敬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2/1222101554.html
  • 藏汉因明之比较

    彼二德故。”[12] 又说:“以彼新生不欺智故,是为定量。”[13] 这里之所以要说“成为”,是为了排除外道所谓定量是“无生自然”的错误观点。法称又特别强调了二点:   l、作为定量不是指“无...重于阐述应成论式,这是对逻辑论式的丰富和发展。   三、知识论的比较   在陈那《正理门论》中现量和比量只是作为立破论辩的“立”而顺带论及,在天主的《入论》中对二量的论述也十分简要,故总体而言,在...

    姚南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23138772.html
  • 竺道生的“理”

    显而易见的。我认为,道生的“理佛性”是其“佛性论”的突出特点,也是最中国特色的地方。  一、理佛性与佛性本体  概要言之,“理佛性”即“即理”、“理为因”、“当理是”。  道生在《注维摩诘经》...自然为凡夫。而佛性即是“理实”、理体,理体即是中道理体,别无二体。佛性在于佛彻悟中道理体,故“当理”必定是“穷理”,成佛就在于“穷理尽性”。  以穷理为主。[7]  穷理尽性,势归兼济。[8]  ...

    释德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4439859.html
  • 上师的特质

    我们内心的上师─佛性的殊胜。”  说我们每一个人,乃至六道众生都具有佛性。这才是让我们成佛的因,如果我们没有足佛性,那么不管怎么修都不可能成佛。弥勒菩萨说:众生本如来藏,一时盖障所染故,佛性如矿中金,一时不显,但金之体性不变。有人认为,“既然我们本来就是,那我不用修行,我就是。”逻辑上是对,但实际上却是邪见。因为足断证功德,而我们却充满烦恼和迷惑。我们的佛性无始以来就被无明、怀疑等...

    洛本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4141174.html